中泰红外蒸压釜是生产各种夹层、安全、防弹玻璃的高科技专用设备,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证书,并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采用无风扇搅拌内循环冷却结构设计和红外加热法两项独创专利技术。给蒸压釜的结构和性能带来了历史性的革命,使玻璃深加工设备跨入科技节能的新时代。作为全国21X重点专利实施工程,中泰红外蒸压釜专利产品具有老式产品无法比拟的优点。
中泰红外夹层线的特点:
1. 节能
中泰红外夹层玻璃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中波红辐射外直接加热方式,改变了老式蒸压釜电热丝间接加热的方式,因此极大的提高了加热效率。老式蒸压釜只是在釜的尾部有一个巨大加热元件,里面满布加热丝。先通过电热丝将加热元件周围的空气加热,在利用风扇将热风吹到釜的前端,这是一种间接加热,即电热丝先加热,再加热电热丝周围的空气,再将热气吹到釜的其他空间,热气再将玻璃和胶片加热。这样通过热传导加热的方式,每经过一个环节都会有热能损耗,效率比较低。中泰红外蒸压釜采用中波红外射线辐射加热法,像微波炉一样采用辐射震荡直接将热量传递给玻璃和胶片,是玻璃和胶片分子迅速活跃起来,这加热方式是直接加热,没有热传导过程中的损耗。老式直径2.5米长度6米的蒸压釜功率一般在190KW—210KW,而同规格中泰红外蒸压釜的功率只有103.5KW。这在当今能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是具有极大优势的。同样加工一釜玻璃中泰红外蒸压釜与老式蒸压釜相比节能达到30%--35%,节约电费在100元/釜左右。从而减少了成本投入,以一天加工1—2釜计算,一年(以300天计算)节省3—6万电费,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2. 省时
中波红外线加热迅速,热利用率高,而且直接对工件加热,避免了因加热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时间浪费。与老式蒸压釜相比中泰红外蒸压釜每釜节约时间60—90分钟。一天能比老式蒸压釜多加工1—2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需求水平的的提高,玻璃加工量越来越大、加工周期越来越短,因此节约时间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接收更多的加工订单,创造更大的利润。
3. 免维修
老式设备采用风搅拌技术—因为电机不耐高温和高压所以放要在釜的外面,风扇放在釜的里面,中间用密封轴连接,因此存在轴密封的问题。无论密封的技术和材料有多么好,轴是转动的,有转动就会磨损,有磨损就会漏气,漏气就会影响产品的成品率,因此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就不得不定期(一般6—10个月)的检测和维修,维修一次费用在3000—5000千元,维修时间2—3天,这样既费事又浪费资源,还会影响正常生产。中泰红外蒸压釜因为摒弃了风扇装置,因而不存在轴密封的问题。免除了漏气、漏油产生的维修。既节省了成本又保障生产的延续性。
4. 操作简单
中泰红外夹层玻璃生产线采用PLC控制系统,其性能安全稳定,现在银行的取款系统,电信的查询系统,大厦的电梯系统都是用的是PLC。中泰科技根据夹层玻璃生产工艺开发可PLC软件系统,其自动运行程序能够准确完成操作过程。无需人员看守,既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更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
5. 成品率提高
与老式蒸压釜相比,中泰红外蒸压釜将老式蒸压釜尾部一点加热改变为多点加热,加热点均匀的分布在釜内两侧和底部,数量在108个以上,因此温度更均匀。加上PLC温控系统的准确控制。所以玻璃的成品率可以达到更 高。由老式的95%提高到98%。
6.实际使用空间增加
老式蒸压釜因其尾部有一个巨大的加热原件,加热元件一般占用釜内1.3—1.5米的空间。同样规格的蒸压釜,例如:长度都是6米的釜老式蒸压釜内部只有4.5—4.7米长的空间,而使用中泰红外蒸压釜就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6米的空间。如果使用中泰红外蒸压釜加工3米长的玻璃,正好可以摆放两个架子车,充分利用釜内空间和能源。如果使用老式蒸压釜则只能摆放一个架子车,而且还有1.5—1.7米的空间无法只用。即浪费空间又浪费能源